袁世凯的葬礼规模空前,盖陵寝、专列出行、百人抬棺、千人送葬、下半旗致哀,全国停课禁娱,几乎所有的尊荣都为他的一生画上了最后的句点。1916年6月6日,年仅57岁的袁世凯在北京辞世,而他身后仅有76天前发生的复辟闹剧聚富配资,还让他成为全世界的笑柄。自他发布《撤销帝制令》后,袁世凯的身体便开始急剧衰退。内心的悔恨、羞愧、忧愁如影随形,身体逐渐不堪重负,最终折磨得他在临终时甚至撰写指示,要求葬礼不由国家操办,由袁家自行处理。尽管他的遗愿并未得到全然实现,但葬礼的宏大场面依然引人注目,成为历史中的一幕。
在这场葬礼上,袁家几乎所有成员都身披麻衣,送别袁世凯的最后一程,然而其中唯一缺席的人便是袁家二子——袁克文。尽管袁克文的父亲已经去世,他依旧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留在了人们的视线中。袁世凯的子女在父亲去世后大多过得平凡,尤其是那些具有才华的人,也因为父亲的名字而不得不低调生活。但袁克文却是个例外,他一度混迹于帮派,频繁结交朋友,甚至上台唱戏,整日沉浸在纸醉金迷的生活中。他的风流韵事成为了当时茶余饭后的闲话。直到他去世后,葬礼的规模竟然不亚于父亲,成为了同样的历史传说。
展开剩余80%1931年3月22日,年仅42岁的袁克文在天津突然去世。令人意外的是,这位曾经挥金如土的公子哥,在去世时竟然穷得连一张像样的遗物都没有留下。家人整理他的遗物时,几乎没找到什么价值物品,唯一值得一提的是他笔筒里的20块钱,这或许是他随手塞进去的。但即便袁克文的家境陷入困境,葬礼依然庞大壮丽,数千人前来送葬,甚至堵塞了天津街头,蔚为壮观。
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由上千名女子组成的送葬队伍。这些女子,身份特殊,她们是妓女。她们头戴白色头绳,胸前佩戴袁克文的像章,凄婉的哭声回荡在街道上,令围观的人群无不动容。实际上聚富配资,整个葬礼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送别仪式,几天之内前来吊唁的女子不计其数,有的甚至主动披麻戴孝,守灵的女子更是比比皆是。袁克文去世后,虽然袁家的声势逐渐衰退,但他曾是父亲袁世凯最为宠爱的儿子之一,这个身份,使得他去世后的葬礼格外引人关注。
《北洋画报》在袁克文去世后迅速发布了简短的讣告,哀悼其离世。讣告中提到他“寒云主人,潇洒风流,好交游,朋侣满天下”,透露出袁克文生前为人潇洒、交际广泛,颇具魅力,深得他人喜爱。袁克文的出生与袁世凯的风光密切相关。当时,袁世凯在朝鲜的驻扎让他迅速崛起,朝鲜当局为拉拢他,向袁府送来了三位美丽的异族女子,而袁克文的母亲——金氏,便是其中之一。
袁世凯的婚姻生活颇具封建色彩,他一生拥有十位妻妾,子女多达32人,但袁克文的养母沈氏,显然在他心中的地位尤为特殊。沈氏原本是一个出生贫寒的女子,年轻时沦为风尘女子。袁世凯起初失意时,得到了沈氏的关爱。沈氏不仅在感情上支持袁世凯,还在他战场上的征战中为他提供了极大的帮助。因此,袁世凯一度承诺,沈氏怀上的孩子将被直接过继为袁世凯的继承人,尽管金氏已怀孕,袁克文便成为了这一承诺的幸运儿。
袁克文的童年充满了两种极端的教育方式。母亲金氏希望他成为文武双全的才子,而沈氏则更注重宠爱,袁克文自幼便得到了沈氏无微不至的宠爱。金氏的严肃教育和沈氏的宠爱形成鲜明对比,最终影响了袁克文的性格,他早年便显现出放荡不羁的一面。袁克文聪颖过人,才艺出众,但也因此被视为不务正业,沉迷于花街柳巷,成为了风流人物。
与袁克文性格截然不同的是长子袁克定。袁克定继承了袁世凯的野心与权力欲望,然而一场马术事故导致他腿部受伤,成为了终身残疾。这一事件,使得袁世凯对长子的期望发生了微妙变化,并对袁克定的态度产生了转变。此时,袁克定心中的野心并未因此消退,反而愈发强烈,他对父亲的“复辟”计划支持不已,甚至背地里与袁克文发生过激烈的冲突。
袁克文在袁家兄弟中的地位一直较为微妙。尽管他才华出众,却总是处于父亲与兄弟之间的夹缝中。父亲的复辟计划让袁克定心生嫉妒,曾公开威胁如果父亲坚持立袁克文为继承人,他就会将其除掉。然而,袁克定最终的行为也让他自己陷入了困境,经过一次偷换报纸伪造民意的丑闻后,袁克定最终受到了父亲严厉的处罚。
尽管袁克文的生活方式逐渐陷入奢靡与混乱,他依然凭借自己的人脉和才华维持了一定的声望。最终他如同风中落叶,无法避免地走向了生命的尽头。1931年,袁克文因猩红热去世。虽然这个病症并不致命,但他在尚未完全恢复时便外出游玩,导致病情加重,最终离世。尽管如此,人们记住的,还是那场铺天盖地的送葬队伍,和袁家后代中一对世界级物理学家的崛起,或许这就是袁克文和袁家命运的一种另类诠释。
发布于:天津市信钰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