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内蒙古晨报实配网配资
□晨报融媒 张鸿楠 臧嗣业
“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,而是点燃一把火。”在首都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实验小学四年级七班的教室里,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肖莎正用行动诠释着自己的教育理念。近日,记者走进首都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实验小学,记录下这位青年教师的育人故事。
2017年,肖莎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崇敬和育人初心踏上讲台。2021年8月,她加入首都师范大学呼和浩特实验小学,成为一年级七班的班主任。“这四年的时光里,我与孩子们共同成长。”肖莎说,陪伴孩子们成长,用爱心点点滴滴浸润在孩子们的心田,这是属于这个班集体共同的温暖记忆。
“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班的皮羽恒,他的变化让我觉得很欣慰。”肖莎告诉记者,皮羽恒是一个内向的孩子实配网配资,因为个人原因休学过一段时间,为此他的妈妈担心孩子是否能融入班级。“我让孩子们主动和他做朋友,和他一起玩,有困难互相帮助。”肖莎为了考虑皮羽恒的感受,特意在他不在班级时候给其他孩子提前“做功课”,并且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和他多聊天沟通。皮羽恒现在阳光开朗了很多,也有了属于他自己的好朋友。“他每天最开心的事就是去上学。”皮羽恒的妈妈说到。
“要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书写、阅读习惯和演讲的能力。”作为一名语文老师,肖莎认为要让孩子们全面发展,不光学习书本上的知识,更要通过多方面培养引导学生打开认知世界的窗口。“书写只有老师抓紧孩子们才会重视,阅读能力贯穿孩子们终身,演讲更是能培养学生的自信。”肖莎说,她的课前三分钟都会让孩子们面对全班50多名同学阅读,可以是简短的文章,可以看着读,也可以脱稿演讲。从一开始的声音颤抖到现在的从容不迫,每个孩子都有进步。
“我推荐我们班的孩子们阅读一些国内外名著,我国的四大名著,国外的《爱的教育》,都是不错的书籍。”肖莎让孩子们从兴趣选择书籍,每天读书40分钟,培养阅读习惯。
当记者问及有什么教育小秘诀时,肖莎笑着告诉记者:“结合课文需要,我会拓展一些有意义的内容。”在讲老舍先生的《猫》一文时,她提前布置小游戏,让孩子们讲讲他们生活中的猫。上课时,有的孩子讲自己家的猫,还带了小猫的照片,课程在欢乐轻松的氛围中开启,“让孩子们分享小猫,首先接近课文本身方便提升孩子们的兴趣和理解,其次培养孩子们的表达能力。”肖莎如是说。
作为一名班主任,肖莎把爱渗透到每个教育细节。清晨用笑容迎接学生到校,课余时间与孩子们倾心交谈。肖莎从带班开始,每一个节日都认真策划庆祝方式,要想如何别具一格,如何保证安全,如何在活动中告诉孩子们中国的传统节日背后的故事,肖莎说“虽然是比较耗费心力的事情,但是看到孩子们尽情展示才艺和欢声笑语,我觉得是很值得的事。”
办公室的记事板上,肖莎工整地抄写着教育家叶圣陶的名言“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”。她的备课本里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特点,书架上整齐摆放着教育理论和儿童心理学著作。“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看见、被理解”,肖莎这样解释自己坚持撰写教育随笔的初衷。
家长王女士告诉记者:“孩子总说肖老师有双会发现的眼睛,连他主动帮助同学的小事都会记在心里。”孩子还告诉妈妈,“虽然肖老师很严厉,但是肖老师很爱我们,我们也很爱肖老师”。
如今,这个被学生亲切称为“七班大家庭”的集体,已活跃在诗词朗诵比赛的舞台,身影出现在志愿服务活动现场,用点滴进步印证着肖莎“全人教育”理念的成效。
“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,更是生命的点燃者。”夕阳下的校园里,肖莎正在辅导学生修改作文。那些伏案书写的小小身影实配网配资,恰似她用心培育的幼苗,在爱的阳光下茁壮成长。正如她在教师日记中写下的期许:“愿以萤火微光,照亮更多成长的可能。”
信钰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